私家车做专车服务,您不知的法律风险
导读:2014年底在中国掀起专车服务热,从发互联网+私家的方式运作,导致城市的士收入急剧下降,政府部门喊话叫停,新闻媒体更是突出报道。笔者作为法律人依据当前有效的法律来分析“专车”的法律风险。(广州律师余春明律师)。 |
一、概述
近期,滴滴专车、一号专车与目前全球专车领域龙头Uber(优步)展开强势争夺专车服务市场,各个出奇招优惠多多,颇得一线城市白领人士和夜店人士的喜爱。但对有的士司机、政府部门他们是反对态度。
专车要不要取缔?是不是黑车?政府部门的态度经历了一定转变过程。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于2014年12月底表示:没有客运经营资格,都属于非法客运行为,专车服务面临全面被取缔的风险。《专车第一案》在济南开庭审理,2015年1月7号上午,使用滴滴专车软件在济南西客站送客的陈超,被执法人员查处,车辆被暂扣。2月11号,陈超被认定为构成非法营运,罚款2万元。
政府部门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引起网友谩骂,支持专车打破垄断。
2015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表态:“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挺了一下专车服务。但同时表示: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继交通运输部的表态后,各地方主管部门拿“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当作了尚方宝剑,开始针对私家车进行处罚。
根据网易新闻网2015年4月2日报道,今年以来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已查处利用滴滴、快的、UBER、易到等网络软件平台,从事“专车”非法客运案件70余件。从目前趋势看,政府监管部门会继续保持或加强对私家车的整治力度。
那么,对于私家车提供的专车服务,司机、乘客和专车平台有多少法律风险呢?
二、专车服务平台法律风险
Uber、滴滴快车等他们只是利用互联网,手机App为大家提供第三方信息平台,与Google搜索服务、淘宝的购物平台、新闻微博的社交服务,性质上一样的,其并不是出租车客运服务商。
2015年5月2号,广州工商行政部门,联合执法对Uber公司进行查处,以“涉嫌无照经营“做出处罚。但是Uber专车更加火爆,能否从刑法来处罚他们?
依据刑法的非法经营罪的规定,应当是从事法律或者法规规定有专门行政许可的业务或者是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因为法条这个含糊不清的“其他非法营运行为“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漏洞。以前制定法律压根想不到会出现这个新生事物,导致认定uber、滴滴快车等专车服务平台为非法经营罪缺乏法律依据。
由此一来,处罚对象就成为专车司机了。
三、私家车司机法律风险
对专车服务平台处罚力度有限,但是对私家车司机那就是有法可依。《道路运行条例(2012年修正版)》规定,从事客运应当符合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如违反规定,可依据第六十三至七十条的处罚规定,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由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交通执法机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私家车(非营业)发生交通事故,商业保险公司可主张不承担商业三责险保险赔偿责任。类似主张已得到相关法院支持。
四、乘客的法律风险
乘客不会受到行政机关部门的处罚,但不代表没有法律风险,例如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谁来对你承担责任?
因有专车司机来承担,因为你与专车司机是有偿的运输法律关系,如果想把uber专车服务平台赔偿是否可以?理论上应该可以,主张竞合侵权,专车服务平台承担补充责任。
五、结论以及建议
1、用私家车做专车肯定是违法的,结果就是车辆被扣押、暂扣或吊销驾驶证、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次被查获时,甚至可能导致车辆被没收。
2、发生交通事故时,司机须承担赔偿责任。而且如果保险公司发现属于私家车擅自非法运营的,保险公司可能得以免除商业三责险赔偿责任,而由司机自己赔偿。
3、当时发生行政处罚时,私家车司机很难主张由专车平台公司承担雇主责任,而免除自己的损失。
5、对于乘客而言,乘坐正规出租车公司的车辆仍然是较为有保障的。但是如果从勾搭帅哥美眉结识新的朋友的角度,专车仍然具有显著优势。所以,回到一句老话:高风险,高收益。您看着办。祝大家用车愉快!